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以“创意启迪智慧、创新驱动发展”为理念,围绕“智慧双碳,创享未来”主题,以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而设立。本次赛事指导单位是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单位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承办单位是武汉理工大学、中共武汉市委组织部(武汉市人才工作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武昌区人民政府,大赛组委会秘书处是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为全面加强我校研究生对“双碳”战略理念的认识,提升研究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调动研究生参与双碳建设的积极性,提高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加大高校与社会之间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从而让科研项目及团队的成果获得转化及孵化,助力实现“3060双碳”目标。经济与管理学院将承办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科技作品竞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内赛(以下简称“校赛”)。现将有关组织方案通知如下:
校内赛名称
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内赛
承办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内赛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指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校赛采取现场汇报答辩形式,为保证大赛的公平公正性,答辩小组由相关领域专家打分,按照平均分排名获得校级奖项。
校内赛奖:
一、二、三等奖若干名。最终奖励名额和奖项设置,校赛组委会将根据参加比赛的作品数量和整体质量另行确定。颁发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代章/二级单位。学校选拔赛评选的优秀作品将被推荐参加全国赛。
全国决赛:
大赛专家命题赛道奖项设置:大赛专家命题赛道获奖比例不超过20%,其中,一等奖(前三名为冠亚季军)比例不超过2%,二等奖比例不超过6%。成功提交作品的参赛队伍,按照各赛道参赛队伍初赛评审成绩的前10%进入决赛,其他初赛前20%以内参赛队伍获得三等奖。根据报名队伍数,获奖比例和进决赛比例如有调整,以大赛官网的公告为准,请主动及时关注。
大赛企业赛道奖项设置:大赛企业赛道的参赛队伍,获奖数量、比例及奖金以命题企业评比结果为准,不计入前述获奖数量中。
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指导教师奖项设置:评选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指导教师等奖项时,其中“优秀组织单位”的评奖依据为代表队的竞赛准备和精神风范,“优秀指导教师”的评奖依据为教师在参赛作品中的指导与引领作用。
一、参赛规则
参赛选手需点击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官方网站报名参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报名官方网站:https://cpipc.acge.org.cn/。
1.报名要求:
参赛资格:中国内地(大陆)、港澳台地区在读研究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已获得研究生攻读资格的大四本科生(需提供研究生录取证明)和经推荐的海外院校研究生均可参赛。参赛选手所在单位负责审核,确认报名参赛资格;
队伍要求:参赛选手须以组队方式参赛,每队人数为3-6人,专业不限;参赛队伍中若有本科生参加,须由研究生作为队长注册,且本科生比例不高于50%;同一名学生仅可报名参加1支队伍,允许跨校、跨单位组队参赛,以队长所在培养单位作为队伍的参赛单位;每支队伍可配备1-2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须为参赛队伍所属培养单位的正式教师,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参赛队伍不超过3支;
作品要求:同一作品不可同时参加专家命题赛道和企业命题赛道;参赛队伍/队员曾在往届“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中获得过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需在作品文件中说明参赛作品与获奖作品相比较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提交的作品材料中不得体现学校、学院或导师等影响比赛公平的信息;
注意事项:大赛规定的报名截止时间后不能对报名信息进行调整或更改、项目提交截止时间后不能对作品进行调整或更改;大赛期间报名及其他材料的提交均采用线上方式进行,大赛使用语言为中文和英文,所有提交至官网的报名材料须使用中文(简体),如需提供英文材料请提前联系承办方,经确认后,另行提交。
2.知识产权:参赛作品(包含但不限于方案、作品等)知识产权归参赛者所有。
3.公平竞技:参赛者禁止在指定考核技术能力的范围外,利用规则漏洞或技术漏洞等不良途径提高成绩,禁止在比赛中抄袭他人成果,一经发现将取消比赛成绩并严肃处理。
4.组织声明:组委会保留对比赛规则进行调整修改的权利、比赛作弊行为的判定权利和处置权利、收回或拒绝授予影响组织及公平性的参赛者奖项的权利。
二、大赛内容
2.1赛题
大赛承办方围绕“智慧双碳,创享未来”主题设置赛题,参赛者需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结合双碳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意、积极创新,就该赛题提出具有独创性、可行性、实用性的解决方案。
2.2参赛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须契合“智慧双碳,创享未来”这一主题,围绕新能源、储能、低碳、节能减排、碳捕集、碳市场及计量体系等领域,以环境与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未来人居设计、社会创新设计等前沿技术与设计打造具有社会意义和产业价值的作品,挖掘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技术与产业相结合的创新项目。参赛项目根据选题可选择专家命题赛道或企业赛道(另行发布)参赛。
2.2.1专家命题赛道(若有新增赛道、赛题,会及时发布于官网,敬请关注)(具体赛道命题内容详见(附件2))
赛道一:双碳+环境与绿色科技
命题1:水处理工艺的碳减排及能量回收技术
命题2:土壤固碳增汇与农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绿色治理技术
命题3:工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赛道二:双碳+新材料与新能源
命题1:金属资源的回收及循环利用
命题2: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耦合碳捕集封存创新技术
命题3:绿色氢能的高效低成本获取与利用技术
命题4:CO2价值循环利用之催化转化技术
命题5:基于减碳节能的光充储集成式电池设计
命题6:火力发电碳捕集能耗分析与碳泄露检测
命题7:激光约束核聚变固体激光增益介质制备技术(新增)
命题8:直接空气二氧化碳捕集与一体化转化利用(新增)
赛道三:双碳+电子、信息与大数据
命题1:绿色低碳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命题2:绿色高效大规模预训练AI技术
命题3:提升5G基站功率放大器效率减少碳排放关键技术
命题4:多模式能量采集与管理技术
命题5:全球及地区碳排放、碳汇的计量监测应用及解决方案
命题6:城镇低碳智慧供热(供冷)技术
命题7:新能源系统智慧运维(新增)
赛道四:双碳+设计与制造
命题1:绿色建筑、材料与智慧科技
命题2:低碳制造及3D打印
命题3:构筑智能化产品设计制造生产线
命题4:面向制冷系统节能低碳的新型装备设计与开发
赛道五:双碳+低碳生活与生命健康
命题1:超特大城市脱碳技术与路径选择
命题2:城市低碳建筑(室内)能源数字化转型技术
命题3:面向双碳目标的纺织服装企业产业链联动及社会责任履行
命题4:双碳战略与智能交通
赛道六:双碳+政策、机制与体系创新
命题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命题2:碳金融与绿色发展、产业升级
命题3: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的治理机制创新
命题4:未来碳市场与人类生产生活
赛道七:双碳+农业生产与环境
命题1:种植业绿色生产和农产品低碳加工
命题2:养殖业减排降碳与产品设计
命题3: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与治理方法
命题4:农机节能减排与农业信息化技术
命题5:农业减排固碳的支撑体系
赛道八:双碳+工程热化学
命题1:热化学反应过程碳减排
命题2:工业过程化石碳替代
命题3:绿色低碳工程热化学
命题4:资源循环工程热化学
命题5:CCUS与前沿工程热化学
2.2.2企业命题赛道(若有新增赛道、赛题,会及时发布于官网,敬请关注)(具体赛道命题内容详见(附件3))
赛题1:乘用车企业的降碳收益研究
赛题2:面向欧盟市场的国产乘用车减碳路径研究
赛题3:质子交换膜批次一致性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案
赛题4: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利用储能系统研究
赛题5: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赛题6:市政污水低碳与资源化处理工艺研究
赛题7: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处理工艺研究
赛题8:经济环保型用于制热的可再生能源开发
赛题9:燃料电池单电池GDL受力均匀性研究
赛题10:大功率氢燃料电池系统氢引射循环系统研究
三、赛程安排
3.1校赛报名
时间:2024年8月23日前
内容:具体报名方式见下文。
3.2作品提交
时间:2024年8月30日截止
内容:参赛学生须在大赛官网上注册、完善报名信息。参赛学生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资格审核后在官网上提交参赛作品。报名及作品上传截止日期为8月30日。参赛选手须以组队方式参赛,每队人数为3-6人,专业不限。各参赛选手由所在单位负责审核,确认报名参赛资格。参赛队伍中若有本科生参加,须由研究生作为队长注册,且本科生比例不高于50%。同一名学生仅可报名参加1支队伍,允许跨校、跨单位组队参赛,以队长所在培养单位作为队伍的参赛单位。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报名费。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
3.3校内作品答辩评选
时间:2024年9月7日(暂定,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内容:通过资格初审的项目进入校赛答辩环节,答辩前需准备好《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创新计划书》(附件1)等材料以及答辩PPT,评委依据答辩情况进行校赛阶段的评审,赛后将公布校赛阶段获奖名单。
3.4国赛初赛(线上评审阶段)
时间:2024年8月31日至9月30日
内容:初赛采用网上评选形式进行。参赛者通过大赛官方渠道提交参赛作品,评审专家将对全部提交成功的作品,从题目创新及实施的合理性、创造性、应用价值、文字表述的规范性对参赛作品进行线上评审,最终按照综合得分排名评选出优胜作品晋级到决赛。2024年9月下旬大赛公布进入决赛团队名单.
3.5国赛决赛(全国总决赛现场答辩阶段)
时间:2024年10月19日至10月20日
内容:决赛采用线下路演与答辩相结合的形式(根据情况进行具体安排),全国总决赛将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决赛中每个参赛队伍可在现场进行系统演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PPT讲解方案、接受专家提问并答辩,专家从作品的独创性、应用前景和演示效果等角度对参赛作品打分,最终根据参赛作品综合得分确定获奖名次
注:注册报名、资格审查和作品提交具体截止时间为当天23:59。时间如有调整,以大赛官网公布为准。
企业赛道另行通知。
四、校赛报名方式
作品可按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申报,集体作品须由3-6名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所有参赛学生须在大赛官网上注册、完善报名信息,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请有意向参赛的个人或团队将《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创新计划书》(附件1)一同打包,文件夹及邮件主题均命名为:“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作品分类(例如:赛道一/命题1)-作品名称-队长姓名-队长手机号,于2024年8月23日12:00前发送至邮箱shuangtandasai2024@163.com。
五、校赛成绩公示和复核
成绩在答辩后通过学校网站公示至少3个工作日,若学生对成绩有异议,可通过邮件方式发送至复核组申请复核。
六、校赛评审规则与纪律
1.评审规则
答辩顺序由参赛选手提前通过抽签方式决定,参赛选手15分钟PPT汇报(原则上1人汇报)+专家3分钟提问(1人回答,其他成员可补充)。要求汇报内容以作品的重要性、创新性、典型示范性及汇报人员的表达能力为主体考察。
2.大赛纪律
(1)评审原则
独立评审原则:每位评委独立评审,明确给出个人打分并签署自己的名字。
(2)评分规则
评委必须按大赛评分标准进行打分,须客观、严谨,不得遗漏,评委全员打分的平均值作为该组最终得分。如果在团队得分排名中出现分数相同的情况,评审组长要召集该组评委商议并解决同分问题。
(3)保密工作
赛事评委须严格遵守大赛评委对评审内容的保密义务,不使用或披露在评审工作中获悉的参赛团队的基本信息、观点、知识产权等秘密;严格按照大赛规则和评审基本原则,对参赛选手的提问和交流本着与人为善、语言文明的原则,提出评审意见,并对评审意见的真实性、公正性负责。